家庭裝修:報憂不報喜
"錘聲、鋸聲、電鉆聲,聲聲入耳;大戶、小戶、單身戶,戶戶裝修",居住在城市中的人們,很容易感受到家裝的熱度,而大多數有過一次裝修經歷的消費者都會有這樣一種感慨:裝修絕不是件簡單的事情。的確,家裝是一個新興的行業,卻也是一個叫人捉摸不透的行業,用句大白話就叫:道道太多。
家裝行業是依托房地產業發展而興起的,不可否認,家裝產業和房地產業一樣,對國民經濟的增長能起到相應地拉動作用。據統計全國住宅室內裝修費用,每年至少在500億人民幣以上,大中城市新、舊住宅平均約有3/5搞過裝修,而最近幾年新出售的商品住宅,幾乎百分之百進行了室內裝修。象北京、上海、廣州這樣的特大城市,每年的家庭裝修投資都要超過100億人民幣,并且這個數字還有著相當大的增長潛力。有關部門做過統計,僅北京市登記在冊的裝飾、裝修公司就達7100家,而與裝飾、裝修有關的企業更是達到21000家之多。
利潤分配,裝修工頭細說內幕?
家裝業內流行一種說法,家裝公司都是給建材城"打工的"。北京市建材城里的租金**達每平方米每天18元,相當于中高檔寫字樓租金的3-4倍。豐厚利潤的誘惑使得如此高昂的場地費也沒能阻止家裝公司進軍建材城的腳步。
這不由使我們想了解,家裝公司接到一張家裝單子,究竟能賺多少?如果消費者選擇包工包料,按照市場現行行規,在一項裝修工程中,家裝公司可以加收30%的費用,剩下的70%是否全部用于業主的裝修呢?事實并非如此,絕大多數家裝公司并沒有自己的裝修隊伍,而是把承攬下來的工程二次發包給施工隊。
讓我們先來看看一項裝修工程費用是如何進行分配的。 一般家裝公司拿30左右,自己只拿到5%到10%,剩下的一半用在工費上,一半左右用在料上。如此計算下來,如果請一個家裝公司包工包料做裝修,那么消費者實際用到裝修的費用在60%左右。按照工料對半的原則,實際用在材料方面的費用僅有30%左右。如果家裝公司稍稍貪心一點,再想多賺個3個點、5個點的話,那么消費者最后用在家裝材料上的費用,恐怕連30%也難以保住。
由此,我們可以看到,裝修時包工包料就意味著把一大筆錢裝進了家裝公司的腰包,或許就是這個原因,我們進行的四城市調查結果顯示,只有12.5%的消費在裝修時選擇了包工包料,而87.5%的消費者選擇了包輕工,原因是不相信裝修隊所報價格、怕受騙,干脆自己買材料,多跑跑腿、多受受累,心里總覺得踏實些,錢可能會少花點兒??蓪嶋H上,即使消費者你已經做好了吃苦的準備,裝飾材料市場也未必能成全你的那份苦心。
戲里有戲,飾材商家巧打回扣牌
家裝飾材市場一眼望去**感覺就是多,各種門類,各種品牌,消費者是看著這個,還得望著那個,為一盞燈跑遍全城燈具店的消費者并不鮮見;各個商家力推自己產品所做的宣傳也讓消費者沒了主意:你家說瓷磚價兒全城**,他家稱地磚絕無輻射,這邊地板純進口實木,那邊老板說自己的涂料能當水喝,林林總總、浩如煙海,難免讓消費者花了眼、轉了向。家裝是近乎一輩子的大事,消費者要是不跑完最后一家,似乎就會落下永久的遺憾。這樣,消費者在材料市場里跑個來回,就成了行家。
滿城市里跑市場買材料,是大多數業主裝修開工最初幾天的做法,過不了幾天新鮮勁沒了,跑不動了,于是,就想到找裝修隊里的人跟著一塊跑,畢竟人家經驗豐富,希望在行家的指點下能一步到位,少跑些冤枉路。如此,消費者冤枉路是少跑了,可這冤枉錢就不得不花了。往往,裝修隊的領路人會先于你捷足先登,與市場上的飾材經銷商做一番討價還價:談回扣。
其實,無論消費者選擇包工包料還是選擇包輕工,如果稍不留神都會吃虧。難怪有人說"寧可錯過一千,也絕不枉上一當"。因此,一定要提醒消費者,來到裝飾材料市場,千萬要"瞪大你的眼睛,捂住你的錢袋,看準了,看清了,再出手"。材料買回來就該施工了,施工和買材料不一樣,任憑你消費者如何心明眼亮,只要預付款一交,你的錢袋就算扯開了口子,想捂住可就難了。
家裝預算低開高走,家裝合同重重設伏
俗話說:"開弓沒有回頭箭",用在形容裝修工程的費用上再合適不過了。只要工程開工,消費者對經費就漸漸地失去了控制力。家裝公司常用的招法套用一句股市用語就是"低開高走"。
"……四個燈賣才花了不到五百,安裝費就花了320,還有門把手,要了二個工,收了160……都是這么一點點加上去的……"
消費者往往后悔當初沒有和施工隊簽一個詳細的約定,把想到的都寫個明白。但是,有的消費者在裝修之前就和家裝公司有約在先,合同中附加了詳細預算,而且裝修公司在合同中承諾,增項費用不超過10%。結果怎么樣呢:"預算為15000元的工程,變成22000元。"明明有言在先,并且簽字畫押的,但最后的增項費用卻遠遠超過了10%,明顯不符合先前的約定,但消費者最終還是得付給家裝公司這筆多出的費。這是為什么呢?
家裝合同中通常有一個第十六項條款:其它約定條款,問題就出在這里。這一條款中家裝公司對增項收費條款的描述完全是含糊其詞,但算帳時他們可毫不含糊。比如說在水電改造一項補充協議中,只說明電路每米跑線的用工單價,根本沒有說明應該如何布線,也沒有明確材料的使用量。沒有了量的約束,電工們跑線便信馬由韁起來。于是便會出現"四十平方米,布了137米線,光水電改造一項花了七千多。"的現象。
像這樣的合同陷井在家裝合同中隨意就能發現,有的合同里關于使用材料的預算中,沒有標注出所用材料的規格和品牌,如此就難以保證施工時所用材料的質量;還有的合同中竟做出如下約定,為保證施工過程中統一指揮和管理,甲方不得直接與乙方工人聯系任何事宜,否則造成的損失均由甲方承擔。就是說在工人在施工中出現了違規作法也只能聽之任之;還有的合同中對于結算時間的約定為:按實際進度,這純屬在和消費者玩著文字游戲,實際進度根本就是一個動態的時間概念,家裝公司當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隨時向業主提出結算;另外,還在很多補充協議中看到增項費用的計算方式,往往以"按實際發生計算"全概括進去,人工費不同于用料,業主很難預料能用多少工時,當初也并不清楚哪一個工種一個工時倒底要多少費用,結果,結算時只要施工方提出某項增項人工已經"發生",業主就只能"按實際計算"了。
其實這些家裝合同上的糾紛,很多家裝公司的心里是早有準備的,家裝公司玩這出捉迷藏的游戲,有意不提醒消費者還有什么樣的用工在施工中會發生,無非是在為后來的增項收費打下文字埋伏。
那么如何讓消費者在搞家庭裝修的時候少些煩惱呢,專家建議:**,選一家有資質、有信譽的家裝公司;第二,在與家裝公司簽定合同時,保證合同不缺項、漏項;第三,一定要在施工質量上嚴格把關。
請監理,業主心里有筆帳
可是,對于消費者來說,在施工質量在把關就難了,誰還能為了搞裝修現去進修個建筑、裝飾專業的課程嗎?北京市現在出現了"家裝監理"這個職業,用他們的話說,這叫內行對付內行。
作為提供專業技術服務的裝飾監理公司,它的職責是受業主委托,對家居裝飾工程進行全過程的監理,并按照業主的要求對家居裝飾工程的質量、安全、造價等進行管理和控制。目前北京市家裝監理公司是完全的企業化經營,按規定收取工程標的的2%到3%做為監理費用。消費者做裝修再請一家監理公司,又將付出一筆錢,這錢花得值不值?
省時、省力
在北京市某新建居民區物業管理樓內,落戶了十家家裝公司,和他們同時進入的還有另一家公司:家裝監理公司,這個小區里的業主與這十家家裝公司簽定的家裝項目都由這家公司進行監理。
省心、省錢
同一座樓,兩戶人家,裝修預算相差無幾,一家請監理另一家沒請,讓我們來看看他們的施工情況。先看看布線,后者完全裸線直接埋在天棚上,而前者的線套管后深埋;后者的衛生間用的是木龍骨;前者用的是鋼制龍骨;后者有線電視線隨墻走;前者則是套著金屬屏蔽管在地下走;如此形成的對比還有很多。相同的預算,使用的材料卻不是同一價位的,看起來,有了明白人對家裝工程負起責任來,裝修公司也不敢馬虎了,消費者的花在裝修上的錢變得實在起來。
有了家裝監理,家裝公司賺起錢來不那么輕松了,一頭是板上釘釘地預算,一頭是監理步步緊逼、嚴格細致地驗收,家裝公司利潤的空間在漸漸縮小,而步步上升的正是消費者關心的施工質量。家裝市場就像一塊凍豆腐,那么里邊水份很大,監理公司的任務就是要擠掉水份,讓老百姓拿到干貨。
看仔細,監理也要比三家
其實,消費者心中的這筆帳算得很清楚,省時、省力、省心、省錢,而且家裝監理公司對所受理的工程都有質量保證期,家裝監理的出現,似乎給混亂的家裝市場帶來了一點點安慰,無論是行業主管部門還是消費者,都希望家裝這匹難馴的野馬會因家裝監理的出現而收收性子,以期借助家裝監理一步就能跨入幸福的家裝時代。但是,仍要提醒消費者的是,監理可不是隨便請的,現在的家裝市場上,自稱監理的可決不止一個。
監理公司和家裝公司之間的關系很容易讓人想到運動員和裁判員的關系。**種,老板做監理,如果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消費者和家裝公司玩起游戲來命運堪憂;第二種監理是來自建材城的,建材城本身是需要靠向家裝公司和建材商收取攤位費而生存下來的,這種關系要做裁判員,總能讓人想起足球場上偏袒主隊的黑哨;那么,真正的監理應該是什么樣的呢?
真正的監理必須是完全的第三方,也就是說家裝監理公司不可以和施工方裝飾公司站在同一戰線上,如果監理和裝飾公司結合起來,二個內行對一個外行(消費者),結果可想而知。
真正的監理應該有獨立的法人資格,不隸屬于任何一家家裝公司和建材市場,屬于公平的第三方,家裝監理的衣食父母是家裝業主,自然要為業主盡心服務和把關。就如同一場事關升降級的甲B聯賽,請個外方裁判員執法,至少球迷心里踏實。
家庭裝飾最終的目的是要把我們的生活打扮得更舒暢些,可是今天我們的這期家裝調查多少有點"報憂不報喜"了。眼看冬天就要過去,我們將迎來新一季的購房裝修,希望對于家庭裝修的調查結果對我們所有的消費者都是一個提醒和有益的幫助。
免責聲明:凡注明稿件來源的內容均為轉載稿或由企業用戶注冊發布,本網轉載出于傳遞更多信息的目的;如轉載稿和圖片涉及版權問題,請作者聯系我們刪除,同時對于用戶評論等信息,本網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